航空工业光电所:提升业务能力 强化流程管理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 规划业务能力提升路径 光电所按照重点优先,遵循“二八原则”,针对影响流程绩效或返工率较高的关键步骤开发模板和指南。其中关键步骤分为3类,第一类是对
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 规划业务能力提升路径
光电所按照重点优先,遵循“二八原则”,针对影响流程绩效或返工率较高的关键步骤开发模板和指南。其中关键步骤分为3类,第一类是对流程绩效有重大影响的步骤;第二类是基于风险监控的需求,需要进行决策的关键控制点;第三类是经常出现问题的步骤。
分析流程需求 构建流程体系
编制模板和指南 保障流程落地
为确保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光电所成立了所长挂帅,由管理改进与提升委员会(以下简称管改委)、管理改进与提升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管改办)、一线部门业务骨干、各部门管理提升主管、信息系统研究室和信息中心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推进组织。
光电所运用架构设计、全生命周期展开等方法,结合光电所业务特点,确定了包含3个维度、15个业务域、60个流程组、694个末级流程的流程架构。
经过对694项业务流程、近万个步骤开展分析和识别,确定了2000个关键步骤,并在流程图中一 一标识。按照识别的关键步骤,遵循尽可能复用的原则,组织专家编制了文档模板2300余份,覆盖了所有的关键步骤;编制作业指南2800余份,经过评审后发布全所使用。关键步骤在所有业务流程全部步骤中占比为30%,也就是说光电所30%工作的业务能力达到四级,整体业务能力达到三级。
监控流程运行 形成内部督导机制
经过近3年持续开展流程审计工作,流程平均严重不符合项从2018年的3个降低到了2020年的0.5个,平均一般不符合项从2018年的5个降低到了2020年的1个,有效提升了员工对流程的敬畏意识和流程执行度,基本消除流程和执行“两张皮”现象。
组织收文管理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制度管理部门统一对光电所近10年收录的986份需求文件进行整理,将需求内容进行条目化解构,形成外部需求条,内部需求条。针对具体业务,承接流程内外部需求,按照“减少不增值活动”“减少不增值角色”“串行改并行”等流程优化原则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定义。通过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全部694项业务流程优化,承接了内外部管理需求库中95%以上的有效需求,初步构建了系统化的流程体系,使光电所业务能力达到了二级所需的必要条件。
借力信息化平台 提高流程执行效率和规范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军工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破解业务能力不足对组织发展的制约,航空工业光电所聚焦业务能力提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以构建完整的业务流程体系为载体,逐步完善流程步骤的模板和指南,并通过管理手段或信息化手段确保流程执行规范、到位,消除流程与执行“两张皮”现象,提升了企业业务能力,夯实了企业的管理基础。
为强化流程审计影响力,提高流程权威性,审计小组在流程审计工作结束后将流程审计计划、流程审计报告同时提交所长、主管所领导、流程所有者、被审计部门,由综合计划部门对流程审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督办整改。每季度按照问题数量对流程、部门进行排名公布,并扣罚排名后三分之一的流程所有者和部门领导相关绩效。
制度、流程、模板、指南的递进开发是业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真正实现提升还依赖于流程的严格执行。组建流程审计小组开展专项流程审计工作,尤其关注新发布流程、科研生产关键流程、超过1月1次的高频流程,审计小组以流程输出文档清单为审查线索,穿行审计流程涉及部门,核对流程输出物是否齐全、是否严格使用模板、是否严格按照作业指南执行,根据审计记录开具不符合项,并将不符合项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两类。分析不符合原因,向流程所有者、流程参与部门领导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协助流程所有者提升流程符合性、部门领导提升员工流程执行力。
通过3年时间,光电所将255条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全面覆盖市场营销、产品开发、采购供应等核心业务,以及频次超过1月1次的高频流程。在信息系统中对文档模板、作业指南和流程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任务下发或审批流转到责任人时,文档模板和作业指南会同时精准推送到责任人,并支持文档线上和线下两种编辑方式。更进一步,在信息系统中对作业指南进行了结构化定义,责任人在执行流程时可以对作业指南中每条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文章来源:《航天工业管理》 网址: http://www.htgygl.cn/zonghexinwen/2022/0818/360.html